《飛輪效應》打造你的正向循環

《飛輪效應》打造你的正向循環

這本書主要的觀點,主要就是為你的企業的營運流程創造出一個「正循環」的迴圈,書中以「提升學校聲譽」這個目標來看

  1. 挑選充滿熱忱的教師
  2. 建立教師互動團體
  3. 盡早並頻繁地評估學生狀況
  4. 讓每個孩子都達成學習目標
  5. 提升學校聲譽
  6. 吸引更多熱血教師

[ 循環回到第1步驟 ]

每個步驟與下一個步驟都是因果關係,形成一個圓狀的循環圖。透過每個步驟的執行,每執行完「一輪」這些執行多少就會化作下一輪的「動能」,就這樣不斷的循環往覆的做,動能會越來越大,直到整個「輪子」快速的轉了起來,就算是成功了。而這樣的正循環則被稱之為「飛輪」。

書中有提到,每個飛輪可以被使用的時間或許很短只有幾天,也有可能會是好幾十年,這麼長的時間,這些節點也不可能會固定不變,根據大環境的變化或實際運作的成效,有可能會需要刪減或增加這些節點內容。只要最後能達到一個正向循環的飛輪即可。

其實在看這本書的時候,我算是飛快的看過,算是少數幾本書能讓我看這麼快。通常讓我看得快的書,都是很無趣才會讓我跳著看的。但還是要說一下,這本書的概念一點也不無聊,相反的,很重要。我之所以會看這麼快,是因為之前就曾看過《本質思考 MIT菁英這樣找到問題根源,解決困境》《第五項修練》這兩本書,這兩本書主要的概念就是教會我們「如何思考」,這世界上大多數的運作都有他即定的流程,只差在你能不能觀察出來。

從小我們就被教育說,看一個問題時,要先學會拆解他,把他拆成許多的小問題,這些小問題都是我們可以逐一擊破的大小,這讓我們可以很容易解決問題。但這種做法會有一個缺點,就是在解決問題時,會有「見樹不見林」的狀況發生。由於你無法知道就竟在這個大環境下為何會產生這樣的問題,所以當你專心的解決眼前的問題前時,下一個一樣或相似的問題就會再度出現在你眼前。

《本質思考 MIT菁英這樣找到問題根源,解決困境》《第五項修練》這兩本書就是在告訴你這些大環境的運作,有哪些模型的存在。很多大環境都是由各個模型所組成的,就看你能不能分析的出來,且在分析出來後,透過節點(也就是飛輪中的步驟)的更動或逆轉來破解這些大環境的運作以達到解決問題根源的效果。

《飛輪效應》這本書所提到的飛輪,其實就是這眾多模型中的「正循環」模型。因為事先看過上述的兩本書,所以對於飛輪效應的觀點其實算是有一定的瞭解了,這才導致我能夠飛快的看這本書的原因。

不過說真的,沒看過前兩本的,可以先來看《飛輪效應》這本書,因為當時在讀前兩本書的時候感覺挺燒腦也讀的滿辛苦的,《飛輪效應》算是比較容易理解跟閱讀的了。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