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我已經是一個年近40的大叔了。有時候回顧了一些像是安達充這類的青春的校園動漫都會有一種往事歷歷在目的感覺,挺羨慕那些永遠長不大的動漫人物的,可以有時間做著自己喜歡的事。長大之後,為了追求世俗所謂的成功,於是就拼了命的努力,試圖獲得些什麼,不斷的增加身上的行頭,結了婚、生了小孩、想買車、想買房,為了增加收入所以拼了命的工作。
等到真的有了家庭之後,才慢慢想到要有更多的時間陪陪家人。只是這個時候才會發現原來為了達到之前的「想要」,我把自己的時間填的太滿了,不只沒時間可以陪家人,我連「做自己」這件事都沒時間去完成,原來我的生活已經失控了。
我花了好多的時間,接觸了好多的時間管理技術跟工具,想說要試著解決我的困境。但不管使用哪個方法跟工作都沒什麼效果,直到最後我發現了一個很根本的問題。
怎麼時間管理都沒效
我發現其實很多人都跟我一樣,要做的事太多了,導致沒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或是適當的休息,所以「時間管理」這個議題才會這麼歷久不衰。大家都想把時間管理做好,想讓自己可以安排得出時間陪伴家人或是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有個論點,不知道是怎麼開始有的,那就是時間只要「擠」出來就會有,這個道理好像也沒錯啦,而且我自己曾經也是這麼認為的。
還有一種時間管理方式,打開行事曆,先把自己會用到的時間填滿進去,接下來才是把工作的時間填進去。這做的好處是先把你需要的時間給保留住,避免工作或其他雜事去侵蝕你的時間。還有很多時間管理的辦法,像是 GTD、艾森豪矩陣(重不重要、緊不緊急)、唐鳳所推薦的蕃茄鐘等等,都有各自的好處。
我也試著用過很多種時間管理方法,但後來發現效果都不是太好。並不是這些方法本身不好,而是我的狀況一直都有一個根本性的問題,那就是工作跟雜事都太過多,多到不管用什麼時間管理方法都很難解決快溢出來的任務量,真的不誇張。硬要說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任務量,也只能說是自己笨,自己造成的。
時間確實可以擠的出來,所以我已經連半夜都拿來用了,而且我認為這應該是最後不得已的情況下才能去擠時間出來,也因為是不得已,所以真的使出來用的目的就是為了讓時間不夠的情況能夠降低,直到自己能喘口氣為止。加班就算是一種工作做不完,於是硬擠出時間並且不惜挪用其他時間的一種作法,因此我一直不能諒解「常態性加班」是怎麼一回事,把自己困在一個永遠喘不了一口氣的狀態嗎?
坊間也有超多將任務或專案系統化處理的,問題分解、任務拆解、工作外包、分辨任務的緊急程度及重要性。也有提升專注力的蕃茄鐘,先把自己重要的時間保留等方法論。這些其實都很重要,但這都是問題或任務已經交到我手頭上之後該做的事。我的問題更像是因為任務過多過雜,所以就算用上再好的時間管理方法,最多也只是讓自己處於井然有序的狀況下,逐漸的將問題消化排除,沒辦法減少我「擠時間」的困擾。
因此我認為問題的根本原因不是時間管理,而是「為什麼我要做這麼多事?」、「這些事真的有必要做嗎?」有時候不是工作很忙,根本是雜事太多,甚至也有很多雜事是工作所延申出來的。
在壓力時在居高不下時,我發現為什麼我會有這麼多雜事要做?我忙碌的目的是為了過我想過的生活,但我發現我已經忙到生活不下去了。我記得《一週工作4小時,晉升新富族》這本書裡面有提到一個概念
你在做什麼,絕對比你怎麼做還重要。效率很重要,但如果沒用在正確的事上面也是白費功夫。
我學習這麼多的時間管理或是提高專注力的方法,只是讓自己在做事情的效率變高,好讓自己可以做更多事。但做這麼多事,如果都不是我想做的事,那一點用都沒有。這讓我反思了好一陣子,該不會我這就是傳說中的「瞎忙」吧!
我忙是為了有更多的收入,為了有更多的收入,我得接更多的案子。接案子可不是把該做的工作做好就可以收款哦。為了讓客戶滿意,整個案件的過程會有很多規劃、溝通及做人情的服務需要處理,有時候這些服務會比工作本身還多,所以我很容易就會捲入雜事的旋渦裡。最後為了處理一堆雜事,沒把自己案件開發的品質也給搞壞就算了,嚴重的話還會開天窗,自然也影響到自己接案的信用,這真的困擾我很長一段時間。
如何獲得更多的時間
80/20法則
就在前陣子,我突然頓悟了什麼!咦?為了回復自己的開發品質以及生活品質,我是不是應該要減少工作量。但減少工作量,不就意味著我會減少收入嗎?就在最近,我發現有一個法則,叫做「80/20法則」,這個概念是由義大利經濟學家柏拉圖 (Vilfredo Pareto)所發現的,例如:
- 80%的果來自於20%的因
- 80%的成果來自於20%的精力與時間
- 80%的公司利潤來自於20%的產品與客戶
- 80%的股票市場獲利由20%的投資人與20%的投資組合賺得
從這邊可以理解,也就是說我80%的收入,其實是由20%的客戶說提供的。仔細分析之後發現真的沒錯。反過來說,我其實是為了剩下的20%收入,正努力的在服務那80%的客戶,難怪可以忙成這樣。
於是我開始大刀砍向那80%的客戶,準備計畫終止我2~3年的主機承租服務。還有像是不斷請你修改功能但向他追款卻難如登天的客戶,也有像是案件款項不算低,但雜事多到影響其他案件,甚至半夜會主動打電話給你的客戶,這些都是被我列入刪減的行列。
說真的,刪減完之後雖然收入減少了很多,80%的收入也還是有保留住,但我卻逐漸找回了我的時間與生活,而且壓力減少之後心情也變得比較好。只是說是這樣說,接下來得繼續面對這種「增加收入」的剛性需求,所以我終究還是要繼續往增加收入的方向走。
等等,那不就又要走回頭路了嗎?我想應該不會,經過這次大刀砍伐之後,讓我有更多的時間好好的思考。我接案一直有個毛病,為了能夠順利接到案件,讓自己能生存下去,我通常會用較低的價格來接案,這變相導致我到現在還學不會如何訂價這個技能。我應該要從訂價的技術去精進,案件不用多但價格要高,一個案件把價格拉更高,盡全力提供更好的服務給客戶,這應該才是接下來該走的路線。
帕金森定律
相信大家在念書的時候都有臨時抱佛腳的經驗,人都有惰性,總是喜歡拖到最後一刻再開始行動。很神奇,帕金森定律告訴我們,隨著完成期限的長度,一項工作的重要性與複雜性也會隨之增加。如果只給你二十四小時完成一項工作,時間壓力會迫使你專注於任務,你別無選擇,只能做最基本的事。而且在期限內交出的成品幾乎會跟給你更長時限的品質差不多。
如果在20%的工作上刻意縮減工作時間,專注在「重要」的工作事情上,除了依然可以維持差不多的品質之外,也可以獲得更多的時間。當然,這並不是鼓勵臨抱佛腳,而是試圖在客戶或老闆不知情的狀況下將工作截止日期提早,讓自己賺得更多的喘息時間。記得哦,不能讓客戶或老闆知道,不然新的工作只會提早到來。
結論
與其不斷的學習時間管理的技術,不如先確認一下是不是自己手頭上的事情已經多過了頭。除了大刀砍向已經發生的工作之外,如何在最開始就防止不該進來的工作跑到你手裡,可能才是更重要的,畢竟「預防勝於治療」嘛。
如果當自己手頭上的工作量都能保持在一個舒適的狀況下,再搭配80/20法則及帕金森定律來優化自己的時間,最後再挑選幾個適合自己的時間管理技術來系統化自己的工作流程,讓自己可以不致於混亂,相信你會有更多的時間可以做你想做的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