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發現新冠快篩的用戶體驗不太好,滴下三滴檢體後,毛細效應是由下往上跑,也就是先跑過第二條線的範圍,再跑出第一條線。按我說,應該上往下跑才對,也就是先顯示第一條線,接著再根據陰性或陽性再決定要不要顯示第二條線。
在得知我二兒子的同班同學確診之後,我們夫妻兩很擔心的為二兒子做快篩,孩子好動,怕捅了他鼻子之後,我家的花瓶會全部碎掉(好在我家沒花瓶),所以我們採用的是唾液快篩。在把檢體滴到快篩之後,看著唾液因為毛細效應而開始往上跑,整個非常緊張,這時電影中大白鯊的配景音樂突然在我腦中響起。因為唾液吸上去,會先經過第二條線的範圍,這時看到一片白白的,連個細到不行的線都看不到,根本沒等到他跑出第一條線,我頓時所有緊張趕完全消失,整個原本營造緊張感的氣氛完全消失。
好吧,安啦,陰性了。
如果快篩要營造緊張感的話,真的強烈建議,毛細效應要從上到下,先顯示第一條,再根據狀況來決定要不要顯示第二條。這樣當檢體跑過第一條時,接著慢慢往第二條衝時,一定會相當的緊張剌激。建議快篩廠商可以改一下這個設定。
PS. 孩子們打完第一劑了,純屬胡思亂想,記得滴完後要等15分鐘再看結果才準哦。願大家都卡到陰!卡好卡滿。(陰性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