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神巴菲特有個觀念,那就是「不要投資您不了解的事物」。現在幾乎每個人身上至少都掛著一張保單,你真的完全知道你的保單內容到底能給予你什麼保障嗎?
(本篇不是在堆坑,反而是想請您想清楚再行動)
買過保單的人都知道,保險類型跟方案相當多元,有壽險、醫療險、儲蓄險、投資型保單等等,每種保險都有不同的保障跟方案,真正知道自己買了什麼保險的人應該是少之又少吧。正因為如此,才會發生很多真的出了什麼事故或意外之後並且需要保險公司理陪的時候,才驚覺,原來當初買的保單並沒有含蓋到某個意外。
醫療險的兩個坑
我不是保險專家,所以沒辦法跟你分享該怎麼在買保險的時候把保障給保好保滿。但有一些觀念,應該可以讓你在買保險的時候多多警惕自己。大部份時候,你會遇到的保險業務都是你許久未見的親戚朋友或兒時同學。因為不可能有任何一張保險可以含蓋所有的保險,所以他們聽到你已經有跟別人買保險了,也不會因此放棄繼續向你推銷其他保單。如果你想推辭,可能要另外想一下其他方法了。
現在的保險,由其是醫療險,如果你有仔細聽保險業務的介紹,常常會聽到「實支實付」、「終身醫療險」這兩個詞。這篇主要就是想針對這兩個部分好好的說明一下,因為這兩個部分有坑!
實支實付
白話就是「實際支出多少,保險公司實際付你多少」。這個保障本身沒問題,當你發生了什麼醫療行為是這張保單有保障的,你要比較需要注意的是,得由你先付錢給醫院,再由你向醫院開立的相關證明,並轉交給保險公司(或請你的保險業務代辦),理賠金才會入到你的帳戶,這裡面是有時間差的。千萬別以為,醫院這邊會向您報價,保險公司就直接幫你付掉你的醫療費用。也就是如果你有龐大的醫療行為時,你的口袋還是要稍微深一些,撐到你能請醫院開立證明,且保險公司也能實際理賠給你為止。
另外,保險業務在介紹實支實付這一塊時,都會再推薦你要不要再添購「實支實付副本」,也就是,一次醫療行為的發生,醫院所開立證明的正本可以申請理賠,副本也能再申請一次理賠,也就是賠你兩次的理賠金額。大部分都會告訴你,這是防止你如果住院了,除了相關醫療花費之外,你當下是怎麼上班或有收入的,如果購買副本的話,也能把這一塊給補上。說真的,幾年前因為孩子疑似尿道發炎而住了幾天的醫院,當時我有購買實支實付副本,因此獲得理賠原比我應該支付給醫院的費用還高出許多,我瞬間覺得,天啊,賺到了。
說是這麼說,但經過幾天的沉澱後,我覺得,其實我每個月繳給保險公司的錢,累積起來其實更是遠遠高於這些金額。真的有賺到嗎?
終身醫療險
這部分通常保險業務人員會跟你說,這支保單只要持續繳他個20年,接下來就不用繼續繳下去了,保險公司就會讓你享有終身保險。這聽起來很美好,只要年輕時分期投資個20年的保單,到了年紀大了就可以享有這項福利,挺划算的。這個美好的想像直到我太太因為一些原因也投入到保險業務的行列後才發現,其實這類的保單,都會有所謂的「主約」跟「副約」。能讓你繳完20年就不用再繳費並繼續享有保障的項目,通常只是主約或副約的其中一項,而且這個終身型保障的保障內容其實用處都不大,又或是,意外發生的概率是極極極小的那種。真正重要的保障都在那些你繳了20年後還要繼續繳的那幾個項目裡,而且還會隨著年紀越大,繳的費用越高的那種。
別怪你當時的保險業務員,他們通常都有講,但可能講很少,我們「通常」記不太起來。或是有什麼魔法我也不曉得,但很多人都不曉得這一個細節。如果哪天你因為繳不起這張保單了,你會發現你的保險業務員,甚至是你自己,都會告訴自己,20年,我已經繳了10年了,如果不繼續撐下去,前面10年不就白費了嗎?
沉沒成本,當我們已經付出到一個程度後,突然要你放棄,你會嗎?舉個例,花了250元買了一張電影票,當電影演了快一半時才發現,原來是個爛電影,請問你會果斷的馬上離開電影院嗎?其實,很多人會繼續待著把他看完,希望劇情能有個什麼翻轉,雖然失望的可能性更高。就是這個心態,導致你可能會繼續把20年的保單給繳完。
我之前就發生過,因為經濟上有些困難,我整頓了每個月的支出後,全家的保險費用占掉了總收入的一半以上,這太不合理了,所以想要開始做一些調整及縮減。這時候我就有遇到保險業務員跟我說(我太太這時候早已離開保險行業了)「這張終身醫療險都已經繳這麼久了,你現在就停掉不是太可惜了嗎?」於是我請我太太簡單的幫我說明一下保單後,我才發現原來有終身醫療保障的項目,其實幫不了我什麼,我想要的項目,過了20年後,我還是得繼續繳,而且隨著年紀越大,我得繳越多。
最後我果斷的把這張保單給砍了。
小結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都清楚,保險就是集大家的力量(錢)到保險公司那邊,誰先遇到困難,就誰先用那筆錢。但這些錢並不是「借放」,而是給出去,除非發生保單裡所預料的狀況,那保險公司就會把「部份」的錢理賠給你。
(如果你剛買就出意外,那你才會真的賺到,呃,希望不要啦)
如果這些錢能夠在一開始就有計畫的儲蓄或投資,幾年下來,搞不好你在沒有保險公司的協助下,你自己就有一筆金額處理這些意外了。
這邊提供這樣的概念給大家參考,希望大家在買保險時,也能好好想想。但畢竟每個人所處的環境都不相同,也或許有些人就是存不了錢,只好利用保險公司這項「工具」來強迫你規劃這些意外時所可能的支出,但代價就是付給保險公司一筆錢,嗯,使用者付費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