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談生產力之前,可能要先管好自己的狀態

在談生產力之前,可能要先管好自己的狀態

前幾天看了一本書,《兒子使用說明書》,雖然書中內容講述的男孩子的生活及學習狀態跟女孩子的差異。但我有突然讀到一句話,剌中了我的內心。

準考生的媽媽應該努力的,並非決定孩子該如何讀書,而是「在握有的短時間內,該如何有效率的睡覺」。

有時候我們做家長的,都盡心盡力的在孩子的學習上給予諸多的期待、資源跟鞭策。但反而忽略了孩子們在學習時有沒有處於在最佳的狀態下。

其實我們自己也常常忽略了自己的狀態管理,安排適當的休息與睡覺時間,體力與智力都調整完畢後,再利用有限的時間安排學習任務。正因為時間有限,才能在頭腦清醒的狀態下,有效率的判斷哪些工作是重要的或不重要的,哪些工作要優先進行,甚至哪些工作是否要執行。

記得我在求學階段時,每天念書都是念到三經半夜,在別人的眼裡,我是一個很認真的人,學業成績應該也會很好。但只有我自己清楚,當時的我,是好不容易擠進學校的升學班,念書會念到半夜,其實只是因為學校給作業或是隔天要考試的範圍我還來不及讀完罷了。每當讀書讀到越深夜,我的精神狀況越是低下,我的記憶狀態跟閱讀速度就越是糟糕,隔天早上,還是要一大早起床去學校,想睡到炸掉,精神幾乎是處於崩潰的狀態,每天都是這樣過日子,因此我的成績自然也好不到哪去了。

為此,學校其實有安排,在每天「正常的放學」時間,升學班必需去操場運動,雖然沒強迫我們該怎麼運動,只要有動一動就行。好吧,至少在體力上學校還是有關注到吧。但後來我認為,其實就是每天這個簡單的行為,讓我撐過升學班的這一整年。至少出了社會工作之後,除了年紀差異之外,長期的不運動、不適當休息,所導致的效率低落的體驗,讓我很明確的認為,我一直在惡性循環。

記得在之前的一篇 Day 12 – 忙得不可開交,別忘了給自己安排一個黃金時間 也有遇到差不多的問題。如果沒給自己一個適當的休息,把自己的狀態調整好,那做任何事其實都談不上什麼效率。

坊間很多生產力的書籍跟文章,管理時間、管理大腦,但有講到「管理狀態」這一部分真的不算多。在要求孩子念書要念出個成效之前,請注意孩子的精神及體能狀態。當然,大人們在工作上也更是要如此。想像一下,運動員在上場運動之前,必需把自己的身體給調整到最佳狀態,其實不也是一樣的道理嗎?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